
廖荣宁同志,9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花清高速公路路面标项目部任试验室负责人,谦虚好学,工作认真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参与了省交通厅SMA路面技术推广课题。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其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损害及耐久性能。我省一直以来都没有该类型混合料大面积施工应用的成功经验。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花清项目在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大面积施工应用路面方面取得了成功。完工后的沥青路面各项指标优异,该项目被评为中国公路运输协会国家优质工程。他的钻研精神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初步展现。 花清高速路面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后,廖荣宁调到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路面标项目部,任技术主办。当时该项目设计文件中的行车道基层和硬路肩基层标高不一致,如按常规施工必然会出现纵缝,影响质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廖荣宁迎难而上,认真研究对策,周密组织,采取了行车道基层和硬路肩基层整体施工的方案,终于消除了纵接缝,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质量。同时,他还优化了沥青面层配合比设计,使AK-16A抗滑表层这一当时较新类型的沥青混合料满足了滑表层行车要求,基本不透水,较好地适应了沿海地区雨水较多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路面工程交工验收中评定为优良,同时被中国公路运输协会评为国家优质工程。 为了更好地锻炼这位年轻的工程师,2001年11月,廖荣宁被提升为西部沿海阳江联络线路面项目经理。当时,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联络线项目承担了分公司的两个研究课题,第一个是掺加消石灰作为抗剥离措施课题。我省气候雨水较多,沥青施工中大多采用花岗岩这一酸性材料,而沥青与石料结合性差,抗水损害性能低,必须采取有效的抗剥离措施。他认真研究相关材料的特性,采用对掺抗剥落剂、掺水泥代替矿粉、掺消石灰代替矿粉等多种措施,反复试验,最终试验出用掺消石灰代替2%矿粉为最有效的抗剥离措施,并在全线推广使用。这一研究成果不但有效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再接再励,投入了第二个研究课题--高渗透力乳化沥青作为沥青透层的课题。高渗力乳化沥青是以90#沥青作为基质沥青,并在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渗透剂,然后按一定油水比将沥青乳化形成。经试验,高渗力乳化沥青能渗透入基层顶面5mm~10mm,有效解决了普通乳化沥青无法渗入路面基层的缺陷,增强了沥青面层和基层的结合。他还努力学习新技术,在公司率先使用了浮动平衡梁施工沥青下面层,提高了沥青面层平整度。西部沿海阳江段联络线施工完成后,经验收全线平整度均方差为0.68,受到业主、总承包、监理的高度评价。在交工验收会上,联络线项目被验收组专家评价为广东省最好的一级公路。 廖荣宁同志秉承“团结 创新 拼搏”冠粤精神,在科学技术上从不满足原有水平,总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不断追求进步,成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旗手,被评为公司2002年度四名科技创新能手之一,受到公司的重奖。
|